裕容龄:一生优雅遭人嫉恨,80岁被打断双腿,92岁默默离世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6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36

她说:“真正的美丽,是可以通过时间考验的东西。”

有这样一位女性,出身贵族优雅高贵,是中国近现代史舞蹈史上,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。

她与太监谈恋爱,被状元拒婚,遇到真爱相伴到老,年近80岁时,却因为一本书,被人生生打断双腿。

这位历经坎坷磨难,依然优雅高傲的女性,就是裕容龄。

1889年,裕容龄出生于满洲一户权贵人家,是家中最小的女儿,从小备受宠爱,父亲裕庚是清朝的外交官。

1895年,裕庚出任日本时,携家人一同随行。

一次宴会上,某位著名日本舞伎表演的日本

古典舞

展开剩余92%

,深深吸引了年仅6岁的裕容龄,使她如痴如醉,一门心思的想要深入学习。

于是裕容龄就背着父母,让家中一位能歌善舞的女仆,悄悄教她跳日本舞。

很快,聪慧的容龄就掌握了,日本舞的风格韵律和技法。

一天,有日本朋友来家中拜访裕庚夫妇,裕容龄赶紧换上和服,为客人表演自己学会的日本舞,赢得了朋友的大为赞赏。

当着客人面,裕庚夫妇不好说什么,等客人走后,裕容龄便被父亲狠狠训斥了一顿。

身为外交官,裕庚虽然对西方文化和思想,有了一定程度的接受,思想上也比较开明,但毕竟舞者及表演行当,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。

况且裕庚家是贵族身份,女儿裕容龄身为格格,又怎么能抛头露面的,在客人面前表演舞蹈呢?

于是,为了打消裕容龄学习舞蹈的念头,裕庚夫妇将女儿关在了屋子里,让她好好反省思过。

谁知倔强的裕容龄,为了热爱的舞蹈,竟用绝食来与父母对抗。

结果经过几天的“斗争”,心疼女儿的裕庚夫妇,见女儿郁郁寡欢,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神采,终于忍不住松了口。

但却严格规定:“跳舞可以,但只能作为消遣,绝不允许登台表演!”

就这样,得到父母同意的裕容龄,从此便开始正式学习日本舞,为此,裕庚专门从红叶馆请来著名舞师,教授女儿学习舞蹈。

因此,裕容龄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,第一个学习外国舞蹈的女性。

1899年,裕庚调任法国担任大使,裕容龄在接受学习了,西方音乐美术雕塑的同时,又深深爱上了欧美舞蹈。

当时巴黎的上流社会,几乎都是以培养孩子多才多艺为美德,裕庚夫妇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,对于裕容龄热衷学习舞蹈之事,在思想观念上,也渐渐有了些许改变。

于是在裕庚朋友的介绍下,裕容龄结识了著名舞蹈家、现代舞创始人邓肯。

当时的邓肯,对于裕容龄舞蹈方面的才华,不惜用“惊为天人”来形容,欣然收她为门下弟子,并在教授舞蹈时倾其所有,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裕容龄。

在有幸得到了大师的指点后,使裕容龄对舞蹈的技艺和知识,有了进一步的提高。

但深爱舞蹈的裕容龄,却并不满足,她又去拜法国著名芭蕾舞教授萨那夫为师,悉心学习芭蕾舞,并前往巴黎音乐学院深造。

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,裕容龄的舞蹈技艺愈发纯熟,已然达到了能够登台表演的标准。

身为一名舞者,心中最期望的就是,能有朝一日登台演出,以自己精湛的舞技,得到观众们的认可,裕容龄也同样如此。

虽然当年裕庚定下了,不许登台演出的规定,但裕容龄心中的愿望,却始终没有泯灭过。

1902年,裕容龄在巴黎正式登上公演舞台,先后表演了《希腊舞》、《水仙女》等舞剧。

其中《玫瑰与蝴蝶》,使裕容龄名声大噪,轰动一时,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好评,也惊艳了整个法国。

那段时间在欧洲街头,几乎所有年轻男子,都在议论这位来自东方的“蝴蝶舞后”。

1903年,因裕庚任职期满回国,裕容龄只得告别热爱的舞台,同父亲一道回国。

当时,裕容龄在国外的骄人成绩,早已传入了慈禧耳朵里,而这位最高统治者,也对西洋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。

因此,慈禧得知裕庚的两个女儿,不仅精通多国语言,还多才多艺,深谙外交礼节时,便急召裕德龄和裕容龄入宫,赐给两姐妹御前女官的职位,同时在宫内担任翻译工作。

入宫后,裕容龄和裕德龄姐妹俩,将国外洋人的生活告诉了慈禧,热爱舞蹈的裕容龄,还给慈禧展现了她最擅长的现代舞。

从未见过西洋舞蹈的慈禧,对裕容龄跳的这些新式舞蹈,非但没有觉得有伤风化,反而大加赞赏,破例允许她在宫中练习。

于是爱好钻研的裕容龄,把握这个大好时机,认真研究戏曲艺术,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创作中去。

她汲取各家所长,创作编排了,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,诸如《扇子舞》、《剑舞》、《菩萨舞》、《荷花仙子舞》等等。

这期间的裕容龄,对于舞蹈事业的创作和发展,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作用,而与此同时,她的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,也正在悄悄进行着。

原来裕容龄喜欢上了,慈禧的贴身太监小德张。

当时的小德张二十多岁,长得高大英俊仪表堂堂,负责掌管御膳房,因为都是在慈禧身边伺候,平时多有接触,渐渐的,两个年轻人便互生情愫。

小德张欣赏裕容龄的多才多艺,开朗活泼,裕容龄则喜欢小德张的聪明帅气,善良体贴。

于是宫中的各个隐秘场所,都是两人偷偷约会的地方,他们和普通恋人一样,一日不见如隔三秋,互相思念着对方。

小德张后来曾回忆说:“有一次给慈禧太后装水烟,慈禧见我带着一只金表,表链上有一个鸡心,她觉得挺好玩,就要过去仔细看了看,用手摆弄了半天,万幸没有打开。”

小德张之所以会说“万幸”,是因为鸡心里装的正是,他和裕容龄的合影小照。

这要是万一被慈禧看到,一定会受到重罚的,有可能掉脑袋也说不定,因此这件事,把小德张和裕容龄两人,吓得是魂飞魄散。

都说知女莫若父,裕容龄和小德张恋爱的事,最终还是被裕庚给发现了,他顿时勃然大怒。

话说有哪个父母,愿意让自家女儿守一辈子活寡?

于是裕庚立刻采取措施,极力阻止裕容龄和小德张继续交往。

1907年,裕庚恰逢患了场重病,他便借此机会,要求两个女儿陪自己到上海治病,以便将裕容龄和小德张分开。

无奈,裕容龄只得含泪和小德张告别。

裕容龄以为,等父亲病好后,自己就可以回宫,也就能再次见到小德张了,谁知这一别竟是永远。

据小德张后来回忆,他和裕容龄,是曾私底下定过终身的。

于是,裕容龄和小德张的这段恋情,在裕庚的强烈反对阻止下,就这样被风吹雨打的,渐渐飘散去了。

后来,裕庚好友杨士骧将自己的得意门生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—刘春霖,介绍给裕容龄。

裕容龄知道,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和小德张在一起了,想到刘春霖学富五车,心中还是很欢喜的。

可没想到的是,出身贫寒的刘春霖,听说老师杨士骧给自己介绍的是,裕庚家的小女儿裕容龄时,却当即毅然拒绝了。

刘春霖认为,自己一介穷书生,实在高攀不上,如此权大势大的裕庚家,两人无论从任何方面都不合适。

接连两次恋情受挫,使裕容龄心中郁郁寡欢,对感情不再抱有希望,只是一门心思钻研热爱的舞蹈。

直到后来经人介绍,裕容龄认识了少将唐宝潮。

唐宝潮,生于1887年,叔父是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唐绍仪。

1905年7月,唐宝潮考入了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,“法国圣西尔军校”,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,成为了近代中国陆军留学第一人。

唐宝潮回国后,担任总统府军事参议,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
对于如此优秀的男人,裕容龄自然心中是爱慕的,于是在1912年,终于找到真爱的裕容龄,与唐宝潮在法国巴黎结婚,婚后两人生活甜蜜温馨。

或许裕容龄的人生,就这么幸福美满的过下去了,但没曾想她的下半生,却历经了无尽的坎坷和苦难。

随着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,清朝政府被推翻,宫中的贵族们,有的早早跑去了国外,有的则自怨自艾渐渐沉沦。

但裕容龄却没有选择,其他贵族所走的道路,而是充分运用自己的才华,选择从事教师工作,并且积极参与慈善义演,为贫苦百姓募捐,还和丈夫唐宝潮一起,积极参与红十字等公益组织活动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裕容龄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,她和唐宝潮住在北京老胡同里的,一间小四合院中。

夫妇俩深居简出,每日练书法练习舞蹈,写写当年宫中的生活轶事,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。

1957年,裕容龄撰写了《清宫琐记》,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,她在宫中演戏和舞蹈活动,很有历史价值。

然而,令裕容龄万万没想到的是,正是这本书的出版和畅销,给她带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。

1958年,裕容龄挚爱的丈夫唐宝潮去世。

1966年,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,席卷而来。

由于裕容龄写得那本《清宫琐记》,她成为了被严厉打击的对象,而一生热爱的舞蹈事业,更是成为了“封建残余”的证据。

因为在海外的生活经历,使裕容龄身上一直保留着,一些西方的生活习惯,加上从小练习舞蹈,气质显得格外高雅淡泊,不同于常人。

因此,便遭致了某些街坊邻居的看不惯,于是添油加醋的向上举报,从而引来了抄家的人们。

在颠倒黑白的批判面前,高傲倔强的裕容龄,始终不肯低头,坚称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,拒绝别人对此加以指责。

结果批斗的人们彻底被激怒,纷纷冲上去殴打裕容龄,直到最后,竟用木棍将她的双腿生生打断,昏迷不醒。

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,裕容龄的双腿彻底残疾了,这个梦想跳一辈子舞的“蝴蝶”,从此再也舞不起来了。

随后,裕容龄被人们从住处赶出来,住进了偏远狭小的一间厢房里。

在阴冷潮湿的房间里,倔强的裕容龄,没有掉一滴眼泪,骨子里的高贵和不服输,使她在极其艰难的日子里,依旧顽强的活着。

虽然那段时间,裕容龄靠着好心的邻居,前来帮忙照顾。

但很多时候,裕容龄都是拖着残疾的双腿,在地上爬行过活,即便如此,倔强高傲的她,却依然保持着整洁的容貌。

年近80岁的裕容龄,将一头长发盘成欧式发髻,头发纹丝不乱,至始至终保持着那份,固有的自尊和优雅。

在裕容龄看来,只要有一些力气,她就绝不允许自己,在别人面前有一丝一毫的落魄。

后来,裕容龄提笔给总理写了封信。

很快,总理办公室给裕容龄送来了床、椅子等生活用品,并请了保姆,照顾她的日常起居。

偶然有同情裕容龄的人,担心她遭受这么大的打击,会想不开,便来家里探望,想劝她乐观放松些。

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裕容龄却像从未发生过一切似的,她倚靠在床头,依然用一贯轻缓的语调说话,虽然面容苍白消瘦,但神情却始终端庄优雅。

在裕容龄身上,除了再也无法动弹的双腿,苦难似乎从未留下任何痕迹。

面对有人来采访,裕容龄谈的都是曾经美好的往事,有时回忆起快乐的时光,她还会用幽默的语言调侃,引得旁人禁不住哈哈大笑。

晚年的裕容龄,即使重病卧床,只要谈起热爱的舞蹈事业,依然热情洋溢,眼里闪耀着夺目的光芒,好似年轻时的模样儿。

但凡见过裕容龄的人,都无不感慨敬佩,她深藏在骨子里的高贵和傲然。

1973年1月16日,裕容龄因重感冒引发肺部感染,在北大医院静静的离开了。

从裕容龄跌宕起伏的一生,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。

人的身体,或许可以遭到毁灭,但精神却永远不能被打败,即便被生活打击的遍体鳞伤,也要顽强的挺直高傲不屈的脊梁。

越是艰难,越要活的精致与坚强,这就是裕容龄带给我们的,真正的贵族精神。

@遇见美辰

,和我一起从阅读中,洞察自己,品读人生,欢迎关注转发。

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必删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